信息详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详细

【爱】大树和种子的对话-丁圆

来源:本站 作者:层楼画室 更新时间:2021/4/26 10:13:28
标签:美术教育 艺术人才培养 种子大树 成长之路 美术学院成才 大树种子相遇对话 《大树和种子的对话》作者:丁圆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两位数的GDP增长率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大国正在迅速....

标签:美术教育 艺术人才培养 种子大树 成长之路 美术学院成才 大树种子相遇对话


《大树和种子的对话》作者:丁圆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两位数的GDP增长率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大国正在迅速走向工业化,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的元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仅17.9%,到了2006年城市化率已经超过44%,而未来的10年即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已占据了全国GDP的十分之一强。城市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同时,也给建筑和环境设计的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旺盛的建设市场的人才需求促进了建筑、环境设计教育行业的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大量低水平的重复设置和无节制的扩大招生,培养的却是无创作思维的低水平技术员或是绘图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高端的原创性设计市场多为境外著名设计师或著名设计公司所占领,中国建筑市场可怜的沦为外国设计大腕们的试验场。

近年来,我国建筑与环境设计教育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气息,众多的艺术类院校重新开始设立建筑与环境类设计专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吸引了社会和企业的瞩目。但是,何谓艺术化设计?艺术类院校的设计学教育与传统的理工类院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其培养的人才又具备什么特长呢?目前,针对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一个普遍的认识是,具备大胆的原创性探索和表达能力,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换句话说,设计公司培养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比传统理工类院校的毕业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当今普遍流行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社会生产力准则下,作为艺术类院校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如何认识、又是如何扬长避短,解决艺术设计的探索与工程实践方面相对脱节呢?归根结底,其核心是艺术类学院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心态,或许是应该重新考虑了。

2008年在一次全国性的景观设计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学生就一针见血的提出“您们究竟要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使我们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呢?”无论是师傅带徒弟的工作室制少人数教育方式,还是多位教师联合教师组的共同教育方式;也无论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的争论,都很难避免所培养人才的单一性,很难兼备各种素质和能力去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需求。尽管艺术类院校在高喊培养人才的差异性,但是事实上却很少能说出具体不同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把现存的培养人才的目的和方式看作是培养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它可以遮风避雨,涵养水土,换句话说是可以马上派得上用处的。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的话,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一棵大树来自于一粒小小的种子,要经历发芽、小树苗、大树、衰老枯萎和死亡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培养的人才会不会思维固化,离整个创作的生命周期结束已经不远了呢?同时,我们也知道大树的移植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选择特殊的移栽季节、掐头去尾、以及特别的养护。即便能够存活,也已经大伤元气,面目全非了。相反,如果是一粒饱满的种子呢,它富含各种养分,坚硬的外壳可以抵御各种外部不利条件,只要遇到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等气候环境条件,它就可以茁壮成长。它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逐步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用培养“种子”的观点来看待设计教育问题时,首先需要探讨的是毕业生质量检验的标准。现行的教学评估体系讲究的大而全,比如建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直接与建筑师资格认证挂钩,无形当中限制了教学内容与课时。艺术类院校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生源较为宽泛,有来自文科的、也有来自理工科的学生。通过绘画、设计创意等专业加试选拔后,才能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因此,艺术类院校的生源本身的特征就带来了其教育目的和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理工类院校。受到学生毕业就业的社会认可限制,近年来艺术类院校也开始参与现行的建筑专业评估,迫使教育目的与方式走向大同,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建筑与环境设计是一个包含众多内容的宽泛的大学科,涉及历史传统、社会管理、文化艺术、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既属于人文艺术范畴,又是工程技术范畴。在这个大范畴内,有很多出路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有艺术修养、文化背景和发散性创造能力的艺术类学生。事实上,即便是建筑设计领域,也并非仅有一级注册建筑师才能胜任。普利策奖获得者、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和安藤忠雄都不是一级注册建筑师,却创造了建筑史上的辉煌。 “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也仅仅是完成的建筑原创的想法,而更多的结构、材料、施工等相关技术性设计问题都留给了合作工程师们来解决完成。

艺术类院校有着丰富的人文艺术氛围,自由发想的空气,以及自我抱负和自我表现的激情,所以应该反对过分追求满足市场狭隘需求的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应该建立以资格认证和培养工程师为前提目标的教学体系。相反,艺术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具有前瞻性、挑战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机制和相对宽松的、连续的学习时间周期和多次分阶段性学习方式。

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宽泛的、自由选择的机制,充分利用既有的学科资源,建设大艺术设计体系。即需要加大与绘画、雕塑等纯美术类学科、美术史、艺术设计史、历史文化保护等人文类学科的横向联系,扩大与平面、数码多媒体、产品等设计类学科的知识性流动和经验互动。其次,需要加强思想意识层面、创意原动力、调查研究综合判断能力和前瞻性的培养,考虑建立本、硕联系的6-8年的学制,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选择和判断自己将来的进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的选择科目,成为具有某个方面独特见解的专业性人才;也可以成为具备丰富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合多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再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教师个体的学识专长和技能经验的差异性,通过建设不同性质的独立教师工作室集群,扩大学生的选择性和改善知识、经验结构。同时,也应加强国内外校际间合作机制,互派师生相互交流、讲座,突出学术自由氛围。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原本诞生于艺术类院校,我们可以看到从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到柯布西耶、阿尔托,一代又一代引领设计界的大师既是设计师,更是艺术家,他们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缺的不是工程技术、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而是对地域文化、人文艺术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原始创新。艺术类院校应当与传统理工类院校有所分工、有所区别,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独特学术特色和培养人才之路。(长沙层楼画室http://www.csclhs.com2021年4月)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 长沙层楼画室官网
  • 联系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248号南园大厦(潇湘晨报旁)11楼1107室
  • 电 话:0731-88033319
  • 手 机:1857316986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