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3年,那时我在娄底晚报社上班,我所编的教育版有一个栏目:爱心桥,刊登贫困学生的照片和简况,有读者愿意资助这些贫困学生的可与我联系。几年来,由我牵线搭桥,促成了很多善事。印象较深的一次是2003年秋,我陪双峰一名姓杨的普通教师去荷叶镇捐助一个9岁女孩,那是一个阴冷的下午,我们见到这个瘦小的女孩,衣服破旧,穿一双凉鞋,杨老师当即决定带她去买一身衣服和一双鞋,她却默默地带我们到文具店,她指着封面有彩色卡通图案的笔记本,营业员说3元一个,她摇摇头,坚持买了10个最便宜的作业本,杨老师再要带她去买衣服和鞋,她坚决不去,说:“衣服、鞋子都能穿,您给我买了作业本,我已经很感谢了。”我们送她回校,杨老师替她交清了所欠的学费。分别时,女孩忽然向我们深深鞠了一个躬,就跑向教室。半个月后,杨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收到这个女孩子的感谢信了。这么小的年纪,这么懂得感恩,长大一定有出息,我会继续资助她。”
给我打电话的女孩就是她。我们是在她创办的公司里见面的,她说到2003年那一次资助给她的温暖和激励,其后杨老师一直资助到她读大学,大学期间她就开始课余兼职、打工,毕业后成立公司,开业那天,她请的第一个嘉宾就是杨老师。她说到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人生的规划等等。如今的她,无论谈吐、见识,创业的勇气和胆略,都让我刮目相看、感慨不已。
那些年,我也曾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2004年秋,涟源水洞底一个15岁的初中女生面临失学,娄星区一家公司的老总愿意资助,我们驱车去女孩家中,女孩家里一贫如洗,老总很是同情,不仅交清了学费,还给她500元作生活费,并邀请她周末来娄底玩。周末,女孩果然来了,老总立即开车去接,并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她逛街、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她毫不客气,一个下午就花费了1000多元,我看她理直气壮的样子,当时就有点不舒服,但想到她可能从小到大都不曾这样奢侈过,也就谅解了她。半年多后,我忽然接到这个女孩的电话,说老总没给她生活费了。我打电话给老总,老总说,她隔不了两个星期就要来娄底,每次来都要买这买那,时间一长,陪同的员工们都说她不知好歹,我提醒她马上要中考了,要抓紧复习少出去玩,她不高兴,成绩也一塌糊涂。资助这种人毫无意义。
2006年,双峰一个初中女生不幸患病,无钱医治,我呼吁社会各界救助,很多好心人捐钱给她,女孩的父亲尝到甜头后,经常打电话指示我找这个单位、找那个单位募捐,开始对我的努力尚能说句“谢谢”,到后来,做得不如意还要遭他埋怨。有一次我见到他,他西装革履,用着新款的三星手机,叼着芙蓉王烟,我立即愤怒地责问他女儿的病情,他嗫嚅着说,医生说癌已经扩散了,反正治不好了……我鄙夷地把他的号码拉进黑名单。
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保持风度翩翩的外表,优雅的谈吐,良好的修养,不难。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保持整洁的仪表,宽厚的心胸,积极的生活态度,那就很不易。这时他不怨天尤人,心态平和,对他人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即使命运不公,依然对生活充满感恩,生活也终究会对他露出笑脸。 (长沙层楼画室www.csclhs.com 2015.6月整理)